大家好,小狐狸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使命召唤先锋武器图鉴大全问题。使命召唤冲锋枪图鉴,使命召唤武器展示很多玩家还不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介绍下使命召唤先锋武器图鉴大全(使命召唤武器展示),希望能帮助到你!
使命召唤先锋是一款以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为背景的射击类游戏,重回二战题材,那么自然也少不了二战中频繁登场的各类枪械,相信不少玩家对这些枪已经很熟悉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使命召唤先锋全武器汇总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St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 44,定型投产时名为MP43),代号暴风雨,是现代步兵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它是第一支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该枪采用气导式自动原理,以及枪栓偏转式闭锁方式,在击发枪弹后,少部分气体顺着枪管上的小孔,经过导气管导入机匣,用以推动枪栓向后,完成抛壳、重新上膛和再击发的过程。其单发闭锁系统使枪手在单发射击模式时,能在有效射程内保持合理的精确度,并有全自动射击模式以应付突发的近距离作战。此外,该枪可有效压制冲锋枪射程外的敌方火力据点,在数把突击步枪密集开火时能发射大量子弹呼啸划过敌方及击中敌人四周,对敌产生心理恐惧,将其压制在掩体后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击中敌方的几率,在笨重的班用轻机枪或者更多把的手动、半自动步枪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在当时同类轻武器中属于划时代的设计。枪械的弧形弹匣能装入30发子弹,比所有现役步枪载弹量更高,减少战时士兵更换弹夹的次数。前置的瞻孔能让士兵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大致上瞄准目标,虽然如此会牺牲掉部分远距打击的精确度,但毕竟此武器原初设计上并非是作为精确射击之用,而为了弥补这项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装光学瞄准镜。全枪大量采用冲压工艺,生产成本较机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适合大规模生产。突击步枪-BAR

ITRA Burst是使命召唤系列中的一把经典步枪,和它设计类似的枪械有M8A1, IMR, M8A7等。这把步枪的有效射程比较远,相比一般的突击步枪,子弹衰减也比较低。在游戏中,这把枪的设定是中远程作战时使用的武器。当这把武器爆头时,高额的爆头伤害会有非常高的击杀效率,但是当玩家空枪的时候,这把武器的低射速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杀死一个敌人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使用这把武器,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并不适合准头不好的玩家使用。在所有步枪中,这把武器的手感一般,瞄准速度比平均速度慢不少,近战能力也低于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它只能作为远距离交战时的选择。这把步枪的后坐力很低,步枪中只有M1A1卡宾枪能胜过它,同时拥有高载弹量和换弹速度,总体来说,这是一把各方面非常平衡的枪械。突击步枪-NZ-41

MP40冲锋枪(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称为“施迈瑟冲锋枪”,是一种为方便大量生产而设计,与传统枪械制造观念不同的冲锋枪,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枪。MP40改良自采用冲压金属机匣的试验型冲锋枪,MP36。MP36是由雨果?施梅瑟所设计。在1938年埃尔马兵工厂(Erma Werke)为德军投产新型冲锋枪时,设计师海因里希·沃尔默在MP36上作出改良,并定型为MP38投产,以装备德国国防军。但由于MP38的简易保险不可靠,受到较大震动时容易走火,于是埃尔马兵工厂再针对MP38的保险机构进行改进,其后又加入新的设计,最终衍生出MP40。MP40结构简单但设计精良,它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以32发容量的直型弹匣供弹,采用开膛待击及自由枪机原理运作。其机匣呈圆管状,取消了原本的传统木制组件,握把护片及护木均为塑料制品。简单的折叠式枪托使用钢管制成,并向前折叠到机匣下方,以便于携带。枪管底部的钩状座可由装甲车的射孔向外射击时固定车体上。MP40是受到德军作战部队欢迎的自动武器,在近身距离作战中可提供密集的火力,不但装备了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在步兵单位的装备量也随战争演进不断增加,亦是优先配发给一线作战部队的武器。虽然MP40常被英美等国的盟军士兵称为“施迈瑟”(Schmeisser),但其实德国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施迈瑟并没有参与MP40的设计工作,反而他的儿子胡戈·施迈瑟(Hugo Schmeisser)参与了MP41的改良工作。微型冲锋枪-斯登

汤普森冲锋枪(英语:Thompson Submachine Gun),是美国一种著名的冲锋枪,由约翰·T·汤普森(John T. Thompson)在1910年代末期设计,并由美国的自动军械公司(Auto-Ordnance Company)生产。除了在战争中使用外,汤普森冲锋枪也是美国警察与罪犯在1930年代非常爱用的武器款式。在禁酒令时代以芝加哥黑帮为主的犯罪集团曾利用这款冲锋枪造成许多伤亡,而使得它获得汤米冲锋枪(Tommy Gun)、芝加哥打字机(Chicago Typewriter)、芝加哥小提琴(Chicago Violin)或芝加哥钢琴(Chicago Piano)等绰号。与其他9毫米口径冲锋枪相比,.45口径的汤普森冲锋枪重量较高及后座力较大,也较难瞄准。尽管如此,汤普森仍然是火力强大及可靠性高的冲锋枪之一。汤普森冲锋枪的早期版本射速较高,达1,200发/分钟,而1921警用型为850发/分钟,1928军用型则为720发/分钟。其战时衍生型M1及M1A1的射速降至600发/分钟,高射速使汤普森冲锋枪具备一个相当沉重的扳机,弹药消耗速度也十分快,亦使枪管于自动射击时很容易上扬。相较于现代的9毫米冲锋枪,汤普森冲锋枪可算是相当沉重。以上都是军人对汤普森冲锋枪的主要投诉内容。虽然弹鼓提供了显著的火力,但在军队服役时被发现其过于笨重,尤其是在巡逻时挂在身上的时候。不但如此,汤普森冲锋枪的弹鼓还相当脆弱,里面的子弹往往一直来回碰撞,产生不必要的噪音。基于这些原因,20发和30发直弹匣很快就成为了M1928A1最流行的供弹具,往后的M1和M1A1设计亦没有再兼容弹鼓。汤普森冲锋枪是其中一款最早采用双列进弹的冲锋枪,这增加了该枪在可靠性方面的声誉。此外,该枪在接触雨水、灰尘或泥土后的表现比多款同类武器都要优胜。汤普森冲锋枪使用开膛待击,即枪栓和相关工作部件都被卡在后方。当扣动扳机后枪栓被放开前进,将子弹由弹匣/弹鼓推上膛并且将其发射出去,再将枪栓后推,弹出空弹壳,循环操作准备射击下一发子弹。霰弹枪-雷明顿

这把枪是德国人研发过的一款特别有意思的霰弹枪,半自动,转轮供弹,而且还是枪管前冲式自动原理,非常罕见。而且咱们得考虑到19世纪末那会儿自动装填技术还在摸索,所以这款贝克尔猎枪的结构显得特别有创意。咱们先看弹轮,咱们可以从图片中看出这货有个类似转轮手枪的弹巢,5发弹容,每个空位里都有一个独立的弹套。这里估计大家都有个疑问,这轮明明能塞6发,为啥他这里只开5个孔?这个其实和自动原理有关系,待会儿会解释。贝克尔猎枪采用的枪管前冲原理和施瓦茨劳斯类似,但击发时的区别很大。好比说施瓦茨劳斯还是直接用击针去撞子弹底火,但贝克尔是通过枪管后冲时的一套机扩带动击针撞底火。贝克尔上膛时需要把枪管往前拉个20多mm,扣动扳机时枪管会被弹簧拉回,此时枪管后方和弹巢内的弹套闭合,而和枪管连接的另一套机扩则带动击针击打底火。子弹发射时,枪管被火药燃气压力推着往前冲,挂住扳机阻铁,同时弹轮顺时针旋转,下一发子弹对准枪管。这套机构虽然很繁琐,但至少避免了转轮枪的炽焰间隙问题。他还有一套比较有意思的退壳系统,贝克尔右侧有个用来进弹/退壳的舱,大约在2点钟位置,当12点钟位置那发子弹发射时,部分火药燃气会导入2点位置的孔,然后吹出这位置已经发射过的前一发弹壳。这把半自动转轮霰弹枪的脑洞是真挺大的,但厂里总共也就产了100多把,并没有投入军队使用。轻机枪-DP27

MG42,为德文Maschinengewehr 42的缩写,意即为“机枪1942年型”(“Maschinen”就是“Machine”;“gewehr”就是“gun”)。MG42为纳粹德国研发于1942年服役,依照7.92毫米子弹作为开发依据,本来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不过最后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MG42的特征为极高的射速,每分钟高达1,500发,射击时,不同于其他机枪,具有类似“撕裂布匹”的枪声,盟军称之为“希特勒的电锯”,此外同时具备可靠性、耐用性、简单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等特性。拜优良设计所赐,原始版本的MG42一直到二十世纪末的东南欧仍能看见其身影,而衍生型的开发并未因纳粹德国的战败而停滞;例如从MG42/59衍生出的MG1,到MG2,以及MG3,除了时代的变迁与型号的改变之外,MG42的身影与影响依旧跨越时代。例如瑞士生产的SIG 710-3,MG42/59,以及5.56 mm西班牙CETME(Centro de Estudios Técnicos de Materiales Especiales)机枪,几乎都是MG42机枪的翻版;美军的M60通用机枪也摆脱不了MG42的影子。尽管Ameli机枪与MG3机枪都可以算的上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然而其优越的设计伴随许多国家继续在二十一世纪服役下去。除了各国陆军地面部队以及政情混乱地区的民兵仍旧使用MG42与其衍生型机枪之外,其设计的重点也被东欧国家所采用。匈牙利采用MG42的设计研发成坦克用机枪,但是MG42本身由于可变换枪管,性能仍旧优于东欧生产的机枪。严格来说MG42的射速,理论上是要透过更换不同重量的枪机座,才能比其他机枪打出快四倍的射击速率。轻机枪-布伦

M1加兰德步枪(M1 Garand,官方命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是世上第一种大量服役的半自动步枪,在1936年取代了美军制式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亦是二战中最著名的步枪之一。美军的M1加兰德步枪最终在1957年被M14自动步枪所取代。M1加兰德步枪的木制枪托护木延伸至枪管中心,有一木制护手掩盖在枪管上,此护手向前延伸在前单留下约有三分之一长度的枪管露出。枪管最后几英寸暴露在外,其下方为气体汽缸,与枪口大致平行。该枪的枪栓很短,而照门就在其上方。闭膛待击的两片前向推杆位在该枪后膛之后,扭转后可与枪栓凹槽兼容。枪栓可直接自这凹槽拆开,使枪支易于分解和清洁。M1的枪栓十分重,但它并没承受很大的应力,而且额外的重量也使该枪在发生弹壳破裂等类似的危险时,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M1加兰德步枪原本采用枪口集气式工作原理,后来改为气动式,枪栓则使用回转闭锁方式,可借由简单的导向凸轮沿导槽运动来转动,拉机柄位于枪栓旁边。推动拉柄位于枪管底下前后运动的复进杆,使它从气体汽缸中退出并和复进簧衔接。当复进杆后退至后膛部分时,其会向右上方偏,从木制护手中冒出并和拉机柄碰撞。子弹击发后,部分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靠近末端处一导气孔进入导气管内,推动枪栓回转实现解锁,后座过程中完成抛弹壳动作同时形成待击状态,复进过程中完成子弹上膛以及枪栓闭锁。相对于同时代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手动进行单发装填动作),射击速度大为提高。在战场上其火力优势可以有效压制栓动步枪。狙击步枪-莫辛纳甘

毛瑟1898年型短卡宾枪(Karabiner 98k,简称Kar98k或K98k),由Gew 98步枪改进演变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栓动式步枪。1898年,毛瑟枪厂研制的7.92毫米口径毛瑟M1898步枪成为德国陆军制式步枪,德国陆军命名为Gewehr 98(简称:G98)。从此开始了“毛瑟98系列步枪”近50年的时间里作为德军制式装备的历史。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配发给大部分德国步兵,在两次大战中证明了它的高可靠性,亦成为枪械历史上的经典。世界各国仿造的更是不计其数,大部分栓动式步枪几乎都是根据它的闭锁机构设计改良而成。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Gew 98步枪进行了多次改良,还包括在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例如捷克Vz.24步枪)等国家特许生产长度缩短的多种变型枪。1924年毛瑟公司推出了一种“标准型步枪”,在Gew98步枪的基础上将枪管缩短为600毫米,全枪长度由1.25米缩短为1.11米,采用新的瞄准具。这种枪最初称为民用型,主要是为绕过当时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生产武器进行的约束。德国军方对标准型步枪进行了射击测试。事实上这种毛瑟标准型步枪采购数量有限,鲜为人知。后来经过改进的毛瑟标准型步枪被德国邮政部、海关、铁路局等准军事组织采用。手枪-全自动手枪

M1911(45手枪)是一种在1911年起生产的.45 ACP口径半自动手枪,由约翰·勃朗宁设计,推出后立即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并一直维持达74年(1911—198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至今仍有使用其衍生型)。M1911曾经是美军在战场上常见的武器,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海湾战争。1940年美国军方对M1911正式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而对1924年推出的改进型M1911A1则命名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A1”,越战时期的M1911A1又更名为“Pistol, Caliber .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个服役时期美国共生产了约270万把M1911及M1911A1(不包括盟国授权生产),很可能是历来累积产量最多的手枪。M1911系列亦是约翰·勃朗宁以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原理来设计的著名产品,其各种特点也影响着其他在20世纪推出的手枪。此时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分离,不再锁在一起,套筒继续后退,抓子爪抓住弹壳退出膛室,退子钩弹出弹壳,套筒后退到底。此时复进簧把套筒反弹向前。套筒带动弹匣内下一颗子弹上膛,继续向前,套筒内的闭锁凹槽与枪管尾端凸筋对准,枪管尾端以绞链为轴向上摆动,枪管与套筒再度锁在一起。套筒与枪管继续向前滑一小段距离,枪管回复水平线。军用型M1911A1的分解图片,可见枪管尾端的绞链及凸筋。M1911系列具有双重保险设计,握把式保险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压才可发射,松开保险制时扳机与击锤间的传动凸齿因无法连接从而阻止意外击发。另一个是为位于手枪枪身左面手动保险,在保险状态下会锁紧击锤及阻铁,套筒亦无法复进,另外亦有些厂商生产的M1911A1采用击针保险。以上就是使命召唤先锋全武器汇总介绍,游戏在后续可能还会上线其他枪械,喜欢本攻略的玩家不妨多多关注当快网的最新信息和游戏更新吧。
标签:
使命召唤先锋图片
使命召唤高级战争武器图鉴
使命召唤武器蓝图
使命召唤ol传说武器图鉴